谁是晚清时期最早在紫禁城中剪去辫子的人?
(资料图)
辫子被满清政府视为国体象征,当年入关时曾强横地要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到了辛亥革命风起云涌时,清政府只能在1911年12月7日宣布国民可以自由去辫。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结束了清朝入关以来267年的统治,也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
溥仪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结束了清朝入关以来267年的统治,也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
隆裕太后在下达退位诏书时,伤心地对大臣们说:“予三年中深居宫中,不预外事,一般亲贵,无一事不卖,无一缺不卖,卖来卖去,以致卖却祖宗江山。”说到这里,失声大哭。当天,徐世昌、那桐、绍英、荣庆这些大臣的日记中,都只是简略地记下了这个事实,似乎波澜不惊,平静得出奇。对于这一天的到来,他们早有了心理准备。幼帝溥仪曾经发出一个疑问,为何民国的官员都是如此熟悉啊?连那些王室贵胄都以穿军服、挂指挥刀,担任袁世凯的总统府侍卫为荣。
溥仪的一生中只见过一次袁世凯,那是他作为皇帝的最后几天。年仅6岁的宣统皇帝,对皇朝最后的惊涛骇浪懵懂无感,只留下些许凌乱的记忆。长大以后的溥仪这样回忆和描述当时的情形: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我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两个大人为什么哭。胖老头很响地一边抽缩着鼻子,一边说话,说的什么我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如果别人没有对我说错的话,那么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问题。
溥仪
《退位诏书》发布的当晚,袁世凯剪掉了脑后的辫子,一夜之间,由清朝权臣变成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辫子被满清政府视为国体象征,当年入关时曾强横地要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到了辛亥革命风起云涌时,清政府只能在1911年12月7日宣布国民可以“自由去辫”。没等到国民把辫子剪完,这个腐朽的政权已经轰然倒塌。
不过,根据“大清皇帝退位后优待之条件”,皇族成员仍可以“暂居宫禁”,受到“中华民国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也没有被要求改换民国服饰、发型。清帝退位数年后,紫禁城内依旧是辫子世界。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从民国二年起,民国政府内务部就几次给内务府来函,请紫禁城协助劝说旗人剪辫,语气都非常和婉,但都没有提及到他和大臣们的头上。内务府用了不少理由去搪塞内务部,甚至辫子可做识别进出宫门的标志也作为一条理由。
最后,第一个在紫禁城内剪掉辫子的恰恰是溥仪。1920年的一天,因为他的“洋帝师”庄士敦告诉他,西方人嘲笑中国人的辫子是“猪尾巴”,溥仪“立刻毫不犹豫地把它剪了,跟谁也没商量”。
有溥仪带头,几天工夫,紫禁城内千把条(除了几个内务府大臣和三位中国师傅)的辫子全不见了。
到了1924年底,溥仪被冯玉祥部队驱离故宫,后潜往天津寓居。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族的历史完结了。
相关新闻
- 谁是晚清时期最早在紫禁城中剪去辫子的人?
- 浙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
- 男队竞争激烈 老将实力犹存
- 罗马诺:米兰签约佩莱格里诺谈判进入深入阶段,个人条款已商定
- 皖新传媒:8月17日获融资买入628.93万元,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18.49%
- 松井股份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拟募资6.2亿元加码汽车涂料
- 飞行+二次元,这款动作游戏能满足玩家的“飞天梦”吗?
- 浙江长兴:古宅开蒙礼
- 首期“碳讲堂”回应“时代之问”:绿色建筑如何点“碳”成金
- 三祥新材股东户数增加2.65%,户均持股22.83万元
- 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录取分数线 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招生人数多少
- 东阿阿胶(000423)8月17日主力资金净卖出951.58万元
- 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大赛将于9月在枣庄启动
- 任贤齐代言!Cleer 新品ARC II耳机 做到了:更开放、更出色!
- 先离场后付费效果明显 无锡出行环境将顺畅便捷高效
- 叶倩文和继子同台,一家三口审美全不同,和继子牵手完全不尴尬
- 新湖中宝:8月16日融券卖出41.09万股,融资融券余额9.85亿元
- 广东佛山新冠EG.5逐渐占流行优势 目前可控请不要太过担心!
- 金界传奇:黄金已临近变盘时间窗口!
- 广州地陷道路(记者探访广州地陷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