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红秀:讲新诗的叶老师

2023-06-28 08:06:55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柏红秀

读中文系的人,总是对诗怀有热爱,对诗人怀有敬重。


(相关资料图)

记得大四时,我们惊喜地发现有一门讲新诗的课可选。教我们这门课程的是叶橹老师。那时叶老师已经快要到退休年龄了。第一次来上课时,叶老师并没有如其他老师那样作个哪怕是极简短的自我介绍。直接开讲的叶老师,也不会为了跟同学们套近乎而找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话题作交流。

叶老师的专注力全部都放在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上。他上课真是极度投入。习惯于坐在教室前排听课的我,常会注意到叶老师讲课时的独特神态:头总是微微地上仰,目光总是投向远处,仿佛不是在给我们这些学生上课,而是在与那些诗人们作深入的对话。

有时下课铃响起来时,讲台前的叶老师会有一种被惊到的感觉,同样有这样感觉的还包括在讲台下专注听讲的我们。师生们常常在铃声的提醒下才恍恍惚惚地从精彩纷呈的诗歌品鉴中回到现实。

虽然当时大家已经临近毕业,心情常会有波动,但是在叶老师的课堂上,大家却能出奇地安静。叶老师从来不用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秩序。偌大的教室里,虽然是两个班的同学济济一堂,却只有叶老师讲课和学生记笔记的声音。中途课间休息时,很少有同学发出什么特别高的声音出来,都觉得若如此行事,便是对诗的轻视和对叶老师的莽撞。

叶老师讲课的声音很独特,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宏亮,虽然语速非常平缓,但声音却有明显的高低起伏。他的讲课内容也非常特别,并不像当时一般老师们那样,从各类教材中作一番梳理,然后再搬运到课堂上讲授给我们,他讲授的内容是他从具体作品的深度品鉴和缜密冷静的思索中得来,故而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阐述细致,表述真挚。

我至今记得听叶老师讲新诗时的美好感受:他的思想随着洪亮的声音在偌大的教室里四处回响,然后一起涌向我们的心头,我们被深深触动,刹那间和诗人、诗作以及叶老师有了深切的共鸣。年轻的我们更惊喜地发现:内心的喜乐骤增,眼前的生活新鲜了起来,连气质也染上了诗人的多愁善感。

所以叶老师课堂上,表面上看是安静的,其实大家内心却是极不平静的。

凡是在校的学生,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就是喜欢打听老师们的八卦,尤其对于那些受同学们欢迎的老师们。当年的我们也不例外。因为两个班都有同学选叶老师的课,所以很快就听到了一些。比如叶老师对于诗歌品鉴和研究有着异于常人的禀赋;比如他在风华正茂时被长期下放到乡村劳动;比如重返高校后的他对于热爱和擅长文学的年轻人特别地厚爱,会尽全力帮着他们发表作品或是关怀他们的工作前途等等。总之,依据这些相传的消息,我们大致了解到叶老师的为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却饱受时代苦难的老人,是一位重返热爱的科研工作岗位后仍在努力传递斯文薪火的学者。

显然,我们在毕业之际遇到了一位真学者,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就我而言,短短一学期的新诗学习让我对诗歌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并对置身的时代和社会有更多的留意。

毕业前夕,为了能够感受扬州的美景并拍一些青春美照,我和舍友们清晨常会去学校后面的瘦西湖,每次在那里都能遇到叶老师。

叶老师总是独自散步。他身体挺直,头微微上仰,缓缓地走在绿阴长堤上,目光投向遥远处,脸上并不见什么表情。每次从他身边经过时,我总能感受到他此前在课堂上就流露出来的悲伤气质。这样的悲伤,我也曾在一些优秀的新诗里感受到。年轻的我常会思索:这样的生命气质,是叶老师苦难人生雕刻成的,还是他深爱的新诗给浸染成的?这样的生命气质,是叶老师所特有的,还是那代人所特有的?

多年以后,当我再回到母校工作时,因为身边喜爱和研究诗歌的师友较多,故而与在新诗研究方面造诣极高的叶老师多了一些近距离的交流。

已是奔九的叶老师,声音依旧洪亮,这点令我以及身边的人十分惊叹。叶老师言语时,依然如二十年前那样:言语不多,语速和缓,情感充沛,一如既往的思路清晰,智慧洞见启人心性。

近距离接触,让我对叶老师也有了更多了解。比如我发现当年上学时听到的所谓八卦,其实都是些真事。对于年轻时受到的苦难,叶老师现在只是偶尔会提及,讲述时也是极简略的,有种风淡云轻之感。他常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生过往,所以他对于当下的生活处境非常满意。他常不忘教导我们这些学生要知足常乐。

关怀晚辈是他一辈子的行事作风。他曾言,凡是做过他学生的,与他有过深入交流的学生,只要是有才华的,他都没有错失过,都会倾其所能地予以帮助。拜入他门下的学生过去很多,现在仍在不时增加。每次相聚时,他的学生们,无论是从事与诗歌相关工作的还是从事其他行业工作的,都会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叶老师当年对经济贫穷、精神困惑的他们是如何关怀和提携的。这样的讲述真是各各不同,却均十分感人。

看到健康长寿的叶老师较之退休时笑容日增,作为学生的我也跟着十分地开心。

大学时代有幸听到叶老师讲新诗,工作以后能有幸与叶老师重逢,让我感受到了诗歌之于人心灵的真美好,领略到了诗歌之于人生的大益处。

作者简介:

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双博士后,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5项,撰写专著教材7部。

关键词:

上一篇:世界观天下!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流动的中国”释放强劲经济动能
下一篇:最后一页